小时候总觉得,退休后的生活一定安逸、自在,可到了那一天,很多人却猝不及防地“闲”了下来,甚至不知道如何打发大把时光。

  邻居葛大爷就是其中一例:以前单位里意气风发、朋友圈子热闹,但自从退了下来,没了目标,每天面对冷清的屋子,经常发呆、情绪低落。直到有一天,老朋友李叔喊他一起参加社区合唱团,从那以后,葛大爷像变了个人:学唱歌、参加书画班,周末还带着老伴去郊外徒步。家人惊喜地发现,不仅原来反复的腰腿疼少了,连大爷每次体检报告上的血压、血脂指标都稳定了下来。

  有人说,长寿是遗传决定的,但其实,心理和生活习惯的“活力”,远比基因更重要。国内外一系列权威研究显示:年纪再大,若还对五件事持有浓厚兴趣,身体和精神状态比只顾着“养生”却无事可做的老人,更容易长寿。甚至活到90岁也并非遥不可及。

  对生活充满兴趣,是长寿的秘密武器?专家这样说。过去,我们习惯把健康长寿归因于饮食、锻炼、高质量医疗,但哈佛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的追踪数据显示:到了60岁以后,精神世界的充实感同样是避免衰老、疾病的重要屏障。

  一项对4,000名老年人追踪8年的数据分析中,持续参与兴趣活动的老人,罹患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家庭闭门自守者下降了35.2%。为什么有“活头”的人,更不容易生病?

  医学上指出,无论是脑部认知还是免疫力、心血管系统,都与积极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持续学习、社交、保持好奇心,能够让大脑神经网络保持活跃,减少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发布的全球健康长寿报告也指出:精神萎靡、兴趣全无,是老年人慢性病、抑郁和猝死风险增加的核心“隐型杀手”。

  对生活保持热情,其实并不难。根据多项流行病学结果和社区健康随访,长寿老人普遍在五方面兴趣盎然:

  退休后,依旧保持学习热情——无论是学绘画、电脑、书法,或是练个口琴。持续学习能延缓大脑萎缩、提升记忆力,有研究指出,参与每周两次的学习型活动,老人群体认知能力衰退风险降低近28.9%。爱学新知的人,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更充沛,本身抗抑郁、抗老年痴呆。

  不要求剧烈,只要每天快步走30分钟、打太极、跳广场舞,都能显著提升肌肉力量和骨密度。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坚持日常适度运动半年后,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率提升13%,而不爱活动的人则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老了最怕孤独,社交能带来“低龄化”的情绪与心态。与亲友常互动、主动融入社区文体活动的老人,心血管事件和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一项对全国9省市13,000名老人随访结果显示,社交活跃的群体中,机体综合慢性病风险下降17.5%。尤其在当下数字社会,哪怕会发微信朋友圈都能增加“连接”的幸福感。

  被许多人低估。简单的兴趣——下棋、养花、做手工、写日记,乃至定期参与合唱、舞蹈班等集体项目,都让人精神更加开阔。多项研究发现,兴趣丰富的人,神经递质水平较高,调节身体自愈力,相较于兴趣狭窄或空虚无聊的老人来说,平均寿命延长3-5年。不要小看了兴趣的力量,真正的“活力”就藏在这些点滴满足感里。

  长寿老人普遍关注饮食营养搭配,对新食材、新食谱充满兴趣,对食物抱有享受和探索的态度。中国营养学会的分析报告显示,对饮致有追求的老人,体重更稳、免疫指数明显高于不注重饮食的群体,发生骨质疏松、贫血等情况的比例平均低13.7%。尤其鼓励“少而精,荤素搭配”,让每一餐都充满新意。

  已步入晚年,或者家中长辈正面临“失去生活目标”的困扰,请记住:“对五件事如此上心,健康长寿并不是梦”。以下建议,不妨拿来试试:

  每周固定2-3次学习、体验新鲜事物,比如跟朋友约着上课、网课、看展,无需结果,只要参与。

  医学共识一致认为,养生的本质是让自己身心活起来——而不是一味拒绝变化、盲目“养”着自己。家里老人精神萎靡、兴趣全无,往往不是缺药,而是缺点“活力源”。对五件事持续关注,活到90岁不是神话,而是科学。

  所有建议均需结合每个人具体身体状况灵活调整。如身体已有慢性疾病、运动能力有限,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如果对某种兴趣或社交活动有焦虑,也可请心理咨询师协助。

  健康能否线岁”的标准,还需结合个人遗传、疾病史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实际效果因人而异,有任何疑问,仍建议前往正规医院面诊,由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前脚消费贷,后脚被银行追讨发票,7天内上传,否则后果严重!有人为此焦虑,有人却趁机牟利:帮开票包过审

  男子网购了一台80寸的“小米电视”,安装宽带的师傅提醒他买的电视是假的!

  19年婚姻亮红灯!影星妮可·基德曼已和丈夫分居,知情人:“她还在挽救”!此前曾宣布暂时息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最热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