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习

  近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GF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办,校图书馆、科协秘书处、小川工作室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协办的第九届GF科普创作沙龙暨第二届“一本书诞生”科普展在图书馆举行。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对活动进行指导。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於志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俊利,中国科普作家协会GF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田小川,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贾鑫莹,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吕开东,受邀国内科普研究、创作和出版单位的领导、嘉宾及我校校友、师生代表共同出席活动。

  於志文在致辞中指出,科普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科普向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更好地履行服务国家战略与公众教育的双重使命。校友主创《心系舰船》一书,是对学校科普工作的有力支持,希望未来与合作单位、校友在科普育人领域加强交流协作,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内容形式,共同提升船海科普影响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高端人才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多智慧。

  王俊利在致辞时指出,今年是《科普法》修订后第一个全国科普月,今天又是辽宁舰入列海军13周年纪念日,我们举行造船工程学会科普创新教材“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系列丛书”之《心系舰船》首发式,助力青年学子拓展和加深对舰船领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专业知识的了解。他用翔实数据力证了国防事业历经一代代中国造船人不懈努力,船舶工业走在世界前列的骄人成绩,勉励青年学子心存梦想、传承匠心、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发扬老科学家精神、涵育家国情怀,为我国船舶工业做出更大贡献。

  新书《心系舰船》主创者以及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共同为我校师生代表赠送该书主编亲笔签名书籍。

  《心系舰船》策划编辑、校出版社马佳佳讲述了该书诞生的难忘经历。未来技术学院中俄班的同学分享了阅读体会。

  在随后的科普创作沙龙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科普专家学者围绕科普研究、创作和出版等深入交流。田小川主持活动。

  尹传红作主题发言。其从科普图书的生产角度重点讲解了如何进行科普作品创作。报告以图文和流媒体形式概述了国内科普创作现状,并对科普创作发展趋势阐述了个人观点。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普部部长刘蕾,海工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付天晖,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唯滢、张英杰及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刘思嘉作主题报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GF科普专业委员会向校图书馆授牌“书香·GF科普”,肯定图书馆在推动科普知识传播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并期待有更深合作。

  为加强交流,促进图书情报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图书馆联手小川工作室,向海工图书馆、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科等单位赠送了哈军工精神等特色科普类书籍150余本。田小川,申楠,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科主任陈力,GF工业出版社党支部书记、副社长欧阳黎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任史磊等共同按下赠书“启动键”。

  在“对话”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韩颖,欧阳黎明,陈力,申楠,我校校友读书俱乐部副主席兼秘书长郑立新等,围绕科普创作的多个维度展开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深化了对创作规律与传播路径的认识,凝聚“出版-馆藏-社群”三方合力推动科普创新的共识,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科普创作评审会,同步在校图书馆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潾教授作为我国重要科普读物《GF科普系列丛书》编委会顾问出席,与其他评审组专家共同为科普读物最新项目“寻经把脉”。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升科学素养,强化青年学子科技兴海报国的忠诚使命担当,为共筑海洋强国之梦聚拢青春之火。同时,活动也是学校图书馆深入贯彻落实“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办学原则,开放办馆、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图书馆—校友—工程学子”船海科普特色育人一体化框架的重要举措,在推动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中体现图书馆更多价值,贡献图书馆更大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最热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