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津屋园里,石库门的红砖墙与现代运动涂鸦相映成趣,攀岩墙上的白领与遛弯的居民擦肩而过,一场邓紫棋作品音乐会让白领和居民交汇在同一时空。
五行通津屋园里,石库门的红砖墙与现代运动涂鸦相映成趣,攀岩墙上的白领与遛弯的居民擦肩而过,一场邓紫棋作品音乐会让白领和居民交汇在同一时空。
晚上6点,邓紫棋演唱会前夕,虹口德必运动Loft举办了邓紫棋作品音乐会,歌迷、园区白领、周边居民近百人参与了活动。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演出,而是园区与周边社区共建共享的一个缩影——当白领们从办公楼拎着咖啡走来,居民们也带着孩子饭后散步而至,虹口这个被称作“运动Loft”的空间已然模糊了园区与社区的边界。
虹口德必运动Loft作为国内首家以“运动办公,健康工作”为定位的创意园区,配置了篮球馆、攀岩馆、跆拳道馆等专业运动场所。这里汇聚了“同策体育”“小李子”等运动装备店,以及“航觅”“赛百味”等时尚餐饮。
园区崇尚时尚活力的潮流元素,超长贯穿跑道、运动涂鸦墙绘、特色运动设施等设计,深受年轻白领喜爱。与传统办公园区不同,这里更像一个充满活力的运动社区。“我最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在园区工作的平面设计师小王说,“加班晚了可以在园区吃个重庆小面,玩玩剧本杀,或者打打篮球放松一下,这种体验在传统办公区很难想象。”
园区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浙江同乡会石库门建筑,五十年代成为全国最早的上海电焊机厂。2009年,德必集团对其整体改造,保留部分建筑遗址,巧妙地将旧厂房融入运动元素。
如今园区涵盖民国时期古老建筑、上世纪特色厂房和现代化设施,既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也见证了文创企业的蓬勃发展。这种新老融合的设计理念,让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存。
虹口德必运动Loft园区主干道上,一幅巨大的运动主题涂鸦墙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23年“国潮文化”涂鸦大赛的作品,将体育元素与海派文化完美结合。夜间,“彩虹街”的999盏七彩灯泡点亮,形成独特的文创打卡地标。
“我们将工业遗存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让园区本身就成为一件艺术品。”园区保留了红砖烟囱、钢架梁柱等工业元素,同时巧妙植入现代运动基因,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同时,园区定期举办创业路演、运动嘉年华,将路演厅与篮球场变成资源对接平台。中国知名篮球赛事IP“路人王”在此诞生,岩舞空间攀岩馆、同策体育等企业扎根成长,印证着产业土壤的肥沃。
虹口德必运动Loft仿佛一块磁吸石,吸引了创业者、白领、居民汇聚在此。“这里是我和合伙人初试身手的地方,地理位置靠近居民区和商务楼,租金价格相对商场低,非常适合我们创业”,开在园区的“小铲工”面包房主理人千千如是说。“宝藏面包店!每个面包都好吃!”“球友推荐的,很好吃!”“家附近新开的社区面包店,目前购入的两个单品都挺让人满意的”。他们的产品也让白领和居民纷纷点赞。
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还在不断精进发展,致力于“五区融合”,打造文旅商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比如通过提升产业聚集、升级基础设施、管理智慧化转型,建设“智慧园区”;通过创意活动运营、多主题空间场景构建,打造“创意街区”;园区还通过丰富配套设施、开展多元社区活动,助力“活力社区”;通过商铺升级改造、时尚夜经济区打造,营造“特色商区”;同时挖掘历史文化,塑造文旅新地标,发展“历史景区”。
园区三面与居民区毗邻,北面、东面有花园城以及掬水公寓等小区,南面是同心城。“居民区是园区获得人流的最近来源,但我们却苦于缺少一个沟通渠道。”该负责人坦言。
转机发生在园区成为花园城居民区的党建共建单位后。通过街道、居民区党总支协调,开展了一系列恳谈会、问卷调研,深入倾听居民需求。
“居民们对美食需求量很大,我们在招商上就有了针对性,近几个月引入了多家餐饮。举办集市也是居民提出的想法,”负责人说,“大家希望家门口能有好玩、好逛的地方,而园区的商户也希望办活动带来更多人流。”
园区停车位原本就比较紧张,集市活动要占掉十个左右车位,给部分白领带来了不便。经与居民区党总支沟通,“错峰共享停车”的想法被提了出来。
花园城党总支书记沈佳说,“小区和园区的停车高峰期截然相反,白天园区车辆停车需求高,夜晚居民车辆都需要车位。如果双方能在有限的时段里共享一部分车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问题。”目前,车辆信息共享、具体停车细则等方面还在商定中。
园区旁的景祥路广场“口袋体育公园”更是社区与园区深度融合的典范。公园由广中路街道出资建设,虹口德必运动Loft负责后期维护。“清晨和傍晚都有很多居民、孩子在广场上运动、休闲,非常热闹。”
园区负责人表示,“体育运动的主题与我们园区的定位相契合,许多人运动后会来园区走走,这让园区的商业氛围、人流有了改善提升。”
这种园区与社区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创造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活体验,让工作与生活、商业与社区不再割裂,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夜幕降临,虹口德必运动Loft的灯光亮起,篮球馆内比赛正酣,餐饮店铺座无虚席。园区不再是孤立的办公场所,社区也不再是封闭的生活区域,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态圈。
在这里,人们既能追寻历史遗迹,抚今追昔,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与乐趣;既能专注工作,也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这或许就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样——不再有园区与社区之分,只有共同生活的美好空间。